拜读余秋雨先生的《文化苦旅》后,收获甚多。这本散文集很有厚重感 文化气息很浓。在地域上不但有黄河 长江文化, 远到欧洲文明。在时间空间上不仅包含了尧舜禹时代的种种历史事迹,更有诸多的现代及当代文化。重新认识了都江堰建造背景 宁古塔 当时的荒凉及悲惨还有晋商文化的大繁荣。对历史人物更增添了多彩的人生描述。 因为遥远的莫高窟,“认识”了王圆隶 姜孝婉· 因为杭州的描述,对苏东坡更是增添敬畏,应为风雨天一阁, 对范进的藏书信念,敬佩不已。同时对当代的作家 的了解,似乎就像是重新认识了邻家老人,对谢晋的了解,不单单是他的电影作品的厚重,更重要的更熟悉了他的家庭生活。在如此不幸的家庭里,全是满满的爱和阳光,没有悲伤和抑郁的阴霾。其中最能让我思考的还是他的山庄背影这篇文章。
相信现在的人对河北省承德的“避暑山庄”都听说过,甚至去游览过。但是很少人去真正的去探索 这个被现代人成为旅游景点的地方,曾经歇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。
之所以感兴趣,是因为这篇文章激起我对清朝历代皇帝的历史事迹,人物性格 功与过的了解愈加兴奋。从一代枭雄 努尔哈赤,大清创建者皇太极 蒙古大汗的顺治皇帝,也是定京后的第一位皇帝,还有历史功绩卓越的康熙,到历史上称为最忙的雍正,还有寿命最长的乾隆,再到与和珅斗智斗勇的嘉庆帝 ,道光 帝,还有咸丰,直至最后的傀儡皇帝同治。如果能够对每个皇帝的生平 功绩 与历史错误有充分的研读,并客观的看待每位皇帝的所作所为,就有资格说,对清王朝的了解到了一定的高度了,对清朝时代的民主民生才算是真正的了解。
其中在文中花浓墨评论的人物之一就是康熙。清朝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,也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有作为的明君。原先对康熙的印象就不谈了,仅谈读文后几点新产生的体会。
一、不同意修长城。他曾说:“守国之道,惟在修德安民,民心悦则邦本得,而边境自固,所谓‘众志成城’者是也。”如果说“修德安民”说得冠冕堂皇,那么他在固国上采取的软硬两手则足可见其高明之处。硬的一手是设立“木兰围场”,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,强健斗志;软的就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友好邦交。康熙眼中的长城是“避暑山庄”,其不仅仅是供皇家休憩度假的园林,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军事、外交上的功能,它是康熙心中无形的长城。
二、重视学问,中西兼容。文中写道:“大凡经、史、子、集、诗书、音律,他都下过一番功夫,其中对朱熹哲学钻研最深。大规模地组织人力编辑出版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《康熙字典》、佩文韵府》、《大清会典》,文化气魄铺天盖地。”想不到康熙竟如此热爱汉族的传统文化!此外,他还在故宫和避暑山庄认真研究欧几里德几何学,经常演算习题,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《实用和理论几何学》,比较它与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差别,这点我想是其他朝代从未有之的。更令汉族知识界受震动的是他任命大历史学家编《明史》,这边还在想着反清复明,那边皇帝已经领导汉人研究明亡之训了。康熙确有韬略过人之处。
三、开放海禁。“康熙早在1684年就已经开放海禁,在广东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分设四个海关欢迎外商来贸易。”却没想到了乾隆反而被关闭了海关,真是历史的倒退。
四 . 重农治河 兴修水利 兴修园林 其中避暑山庄就是从执政起兴修和发展起来的。
当然,是人就有两面性,他的焚书坑儒的罪过也被定在了十字架上,永远是定格在历代文人的心里。也无法衡量阻止了多少文明的进步。
余秋雨先生在文中这样评价康熙“在中国历代帝王中,这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帝王具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,他的人格比较健全。” 所以看完了此书描述的康熙,更是激起对电视剧“康熙王朝” 的重新欣赏。
另外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一个皇帝就是乾隆。他被称为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,估计也是他最长寿的原因之一,就是因为他能有幸继承了了祖父和父亲辛苦近百年打造的基业。 查阅诸多资料,历史上对乾隆的褒贬不一,或者说喜忧参半。虽说也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,但是也有人说那是康雍时期的余温。
正面评价:1.内政“宽严相济”,开创“康乾盛世”。 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,实行“宽严相济”之策,整顿吏治,厘定各项典章制度,优待士人,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。经济上奖励垦荒,兴修水利,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。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,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,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。乾隆在内政方面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施行雍正时期的“摊丁入亩”、“改土归流”等政策,并以个人的威望维持统治高层的稳定,使社会经济在稳定发展中达到繁荣。这一时期也是清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。
2 .文治“集大成”,封建文化顶峰
乾隆时期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上的作为了。乾隆本人是个热心的文艺爱好者和赞助者。他本人据说作诗达四万多首,所游玩之名胜古迹,常亲题诗于上。他也是一个藏书家。他在位期间组织了许多大规模的文化工程,包括编撰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大清会典》、《周易述义》、《三礼义疏》、《皇朝通志》、《八旗通志》等书籍,还校刊重刻了《十三经》、《二十二史》、《三通》等书籍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《四库全书》的编撰,共收入古书3457部,共79070卷,装订成36275册,保存了许多珍贵古书,为中国古籍文化的集大成之作。此外,乾隆的时代还诞生了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《红楼梦》,虽于乾隆本人没有关系,却也为这个时代增添了光彩。乾隆统治时期,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时期,君主专制的程度,无论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达到顶点。
3 一代雄主
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,也是一个很有福气,也很会享福的帝王。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,认为不但“得国之正,扩土之广,臣服之普,民庶之安”罕有人能相比,甚至连在位时间、年寿、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。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。他在位时期,平定新疆、蒙古,还使四川、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,人口不断增加,突破了三亿大关,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,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——“康乾盛世”,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。他60年的稳定统治,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,他的时代,是中国封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,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。
负面评价:
1 .大兴文字狱,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
。“文字狱”是摧残知识分子最有力的工具。清王朝从征服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兴起“文字狱”,顺治、康熙当政时“文字狱”还只是个别现象,到五任帝雍正在位时则成为一种暴虐的“制度”。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癫狂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。乾隆制造的“文字狱”全是强加给文人身上的“莫须有”罪名
2六下江南游逸挥霍,耗尽国力民财
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。乾隆的南巡集团声势浩大,每次都在万人以上,所到之处极尽奢侈糜费,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,百姓的财富经历巨大的浩劫。此外,乾隆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“圆明园”。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,上下五千年的宝物,一齐陈列园中,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。乾隆的挥金如土,使康熙、雍正辛苦积攒的“家当”很快被消耗殆尽。
3虚饰浮华,好大喜功
乾隆皇帝好大喜功,喜欢周围的人歌颂他英明伟大,更喜欢别人颂扬他的智慧和才能
4恶直好谀,重用大贪官和珅
和珅的全部行政才能是贪污和弄权,对乾隆重用他的回报是在全国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贪污系统,把清帝国的墙基掏空。和珅倒台,查抄他的家产折合白银九亿两,相当于全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。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和亲人贪污的款项,总数应该不下二十年的财政收入,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。
前几天我还看到一段视频,说和珅不是贪官,历史学家也只能根据一些文献推断,至于我们,无需花时间去还他一个清白。
以前,如果有人问我在炎炎夏日,给我一次去“避暑山庄”旅游的机会,会毫不犹豫的答应。但是读了余秋雨先生的这边文章后,我不会盲目去了,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足够的文化食粮,担心自己在那片謐静的庄园,对那段历史无法对话。